書本節錄:

-探索自我-
「對親密的定義是:"把自己最深處的部份想他人也像自己展現,
沒有任何偽裝或防衛。"這裡指出了兩個面向的工作。一是有能力
不斷面對自己,探索自己,不閃躲逃避自己的陰暗面;另一個是
對所愛的人無所隱藏的呈現自己。光是探索自我之路就極其艱難,
更何況要對他人坦承一切,這都在在挑戰了人心底層的恐懼與信心。」p.13

-脆弱-
「作者提出"脆弱"的這個重要觀點。他們反對在關係裡努力表現強壯,完美,
因為那意味著我們不斷朝向社會認定的價值發展,將自己以一個成功物品
的方式雕琢。他們鼓勵人們勇於脆弱,認為一個人一旦有勇氣將自己的弱點
,控具,羞愧,不安向所愛的人分享,願意將心牆一片片拆除,將本來柔軟
的自己放在對方的面前,毫無掩飾的表達自我,這就是親密的能力。」 p.14

-尋找-
「常聽朋友談到尋找對象時希望遇見彼此了解,接納
,有默契,好溝通的靈魂伴侶,卻發現這麼簡單的條
件在現實中卻如此困難。據我的觀察,問題不在於
這個期望過度理想化,而在於這種條件常常隱含一種味道,
認為了解自己的責任在於對方,而不是自己。當我們習慣披著
角色的外衣保護自己時,怎麼能期望別人穿過這層迷霧,
清晰,深刻的看見我們呢?」 p.19

-控制-
「基於需求而有的關係必然是控制的關係,控制的人容易把自己的重心
放在別人身上,分手時就成為充滿怨恨,憤怒的受害者。相反地,完
整的人在失落時會覺得哀傷,但是沒有怨恨。匱乏的人會彼此糾纏,
缺少適當的界線,無法成長。完整的人在關係中會變得更豐富,關係
成為滋養每一個人的花園,使人成長,茁壯,完全發揮潛力。即使兩
人分手,也能繼續欣賞彼此曾有的學習。」p.36

-共鳴-
「共鳴是同理心,而不是同情心。同情心是將人物化的態度,是以權力
為基礎的於尊降貴,伴隨著想要照顧別人的渴望。同理心則非常人性化,
是透過坦承和脆弱而有的親密參與。共鳴能使人連結到自己最深的本質。」 p.47

-理想-
「一般來說,追逐成就的小孩會發展出"理想我"的形象,以討好別人(
 最初是父母,後來是其他人),他們學習當"善良""適當"的人,卻不了解
自己內在的存有,長大成人時,多半已深深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意見,
幾乎完全不認識自己的真實本質。當這些個體進入關係時,通常只會提供
自己的角色寒成就,以及能為彼此做的事,卻無法更深入的認識自己和伴侶。
由於親密意味著分享自我,因此自我察覺不足的人,與人親近的能力也很有限。」p.57

-暴力-
「任何作法只要未經對方同意,就是暴力,所以兩個朋友練空手道的對打並不是,
暴力,因為雙方同意這種肢體動作。反過來說,照顧一個不想被注意的人,
就是暴力。」 p.20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ro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